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现将《富宁县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9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富宁县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84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政办发〔2023〕24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县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富宁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高林草产业发展质量为核心,坚持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林草资源经济,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草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实现“3815”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县林草综合产值达到29.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45:34:21。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以上。力争建设林草产品加工示范园(基地)3个以上,确保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三)发展格局。按照“3+5+3+1”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建立若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3大林产业(油茶、八角、蒜头果)+5个特色产业(木材加工、核桃、林果、林下药材、森林康养)+3个60万亩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用材林、碳汇林)+30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的林草产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八角产业。统筹国家和省级各项造林投资政策,扩大八角种植基地面积,加大八角提质增效和低效林改造力度。到2025年,全县新植八角面积5万亩,实施提质增效和低效林改造40万亩,力争全县八角保存面积达75万亩以上,年产八角鲜果2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37亿元以上。
(二)油茶产业。抢抓国家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机遇,坚持良种良法,推动油茶种植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通过更新改造、品种改造、抚育改造等方式推进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不断提高油茶产量质量。到2025年,新植油茶面积27万亩,改造和提质增效油茶面积23.6万亩,全县油茶保存面积达60万亩以上,年产鲜果5万吨以上,年产茶油0.3万吨以上,总产值达8亿元以上。
(三)蒜头果产业。以板仑乡、者桑乡为核心,开展蒜头果种源保护、人工种植基地、科学研究等建设,加快蒜头果产业发展,做优做特蒜头果产业。到2025年,力争蒜头果种植面积达0.5万亩,其中0.01万亩进入初果期,综合产值达1亿元以上。
(四)木材加工产业。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好现有70余万亩杉树资源,不断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产业。到2025年,稳定全县用材林基地面积达120万亩以上,木材加工产业综合产值达9亿元以上。
(五)核桃产业。实施核桃补植补造、提质增效、低效林改造等,巩固核桃基地建设成果,不断挖掘核桃精深加工和销售渠道,逐步提高核桃产业综合效益。到2025年,完成核桃提质增效和低效林改造任务0.2万亩,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0.05亿元以上。
(六)林果产业。依托富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采取组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李子、桔子、芒果等经济林果,打造富宁林果品牌。到2025年,新发展林果基地3万亩,林果总面积达5万亩,林果产业综合产值达1.988亿元。
(七)林下药材产业。大力推广本地品种、规范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技术,扩大以草果、砂仁、山豆根、黄精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到2025年,新植林下药材面积1万亩,林下药材面积达5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1亿元以上。
(八)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森林康养与医疗、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兴办保健养生、康复疗养、体育、健康养老等森林康养服务,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个以上,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个以上,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个以上。
(九)其他产业。开展全县林业碳汇资源调查,开发和培育碳汇林15万亩。加大乡土树种培育推广力度,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观赏苗木总面积达到0.2万亩以上,不断加快苗木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森林立体效应,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养殖示范基地达2个。开展草山改良和种草养畜试点,建成种草养畜示范基地2个。
三、发展路径
(一)抓好良种培育。到2025年,建设油茶采种基地1个、油茶采穗圃1个、油茶苗圃1个、八角苗木培育基地1个、林果苗木繁育基地1个、林下药材苗木培育基地1个、建设保障性苗圃1个以上,为全县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争取项目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扶持政策,加大林草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争取力度,采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设国家储备林150万亩。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断扩大林草产业基地、加工、流通规模。
(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扶持现有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林草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新型林草生态产业经营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林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销售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四)推动林草产品园区建设。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园区等,规划建设林草产品加工示范园(基地);完善配套交通、水电、燃气、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引导林草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积极引导储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检验检测、原料交易、支付结算等关联产业入驻园区配套发展,支持冷链物流、包装、工业设计、品牌营销企业与林草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精细化工、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立智慧林草产品加工示范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力争建设1个八角加工示范园(基地)、1个蒜头果示范园(基地)、1个以上木材加工园(基地)、1个以上林下药材加工示范园(基地)。
(五)加大科技支撑。加强与省、州林草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申报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林草产业科技研发,解决蒜头果油市场准入等难题。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结合干部规划家乡、万名人才兴万村、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大基层林草科技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林草科技人才、乡土专家和林草专业户。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支持林草产品加工示范园(基地)和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
(六)强化品牌建设。加强政企、事企合作,加快建立健全林草产业育苗、造林、低效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与处理、产品质量、仓储物流、包装标识等标准化体系。建设林草产品大数据,强化林草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安全保障,努力实现林草产品全过程数字化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努力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检测全覆盖。鼓励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富宁八角”地标申请用标,争创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依托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组建林草产业发展联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和市场服务,推动生产和产品标准统一、区域品牌统一、包装标识统一,以整体形象对外宣传推广,提高联盟成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开展森林生态标志认证认定,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林草生态产业品牌。指导符合条件的产品及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有关主体申请、注册集体商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林草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县级成立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重点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组,按照上级制定的林草产业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认定办法和配套扶持政策,分年度组织认定。各乡(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林草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调度,推动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二)强化资源管护。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提升重要生态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合理确定适宜发展的林草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支持依法依规在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严禁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发展林下种养,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毁坏林木。
(三)争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全力争取中央、省级、州级项目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油茶、八角、蒜头果等林草产业品种改良、收储贴息、冷链仓储、初加工机械一体化、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国资平台托底收储补助政策。争取林草贷款贴息政策,落实好上级关于营造林、收储加工林草产品等贷款财政贴息的相关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扩大林权抵押等贷款规模,开发林草全周期信贷产品,探索林草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和生态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实好上级有关企业纳规的扶持;严格执行用地保障、税费减免、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用电等优惠政策。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按照《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21〕2号),对企业新增符合支持范围的资产性投资和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争取省级给予奖补、支持。
(四)加大宣传引导。多形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宣传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运用农村电商、京东云南森林生态产品馆、善融商务林特产品馆等平台宣传展示富宁林草产品品牌,配合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经济林节庆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
(五)强化考核问效。把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重视不够、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的进行通报。建立工作进度季度调度机制,县级牵头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于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工作推进和林草综合产值完成情况报县林草局,由县林草局汇总向县人民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