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洞波瑶族乡:以“三力”助瑶乡集体经济“提档”

发布时间: 来源: 责任编辑:
【字体:

洞波乡具有革命老区、民族风情浓郁、八角主产区、最主要的甘蔗原料基地、资源丰富等特点,但一直以来都有着“百年八角”大而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为撕掉“产业弱、收入低、集体经济薄”的旧标签,洞波乡坚持党建引领,以打造“一乡一品”为着眼点,以实现“富美洞波”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持续聚力、借力、加力,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散到聚、从弱到强、从少到多”的转变。 

一、党委主导“聚力”促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一是盘活资源“充能”。盘活集镇卫生管理、农贸市场、选果场等资源,采取“党委政府+村党总支+承包经营”模式,分批次对外承包经营,切实优化集镇管理,推动闲置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同时借助县委组织部搭建平台,通过跨域合股购买门面出租、参与加油站经营等方式扩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年内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二是农民合作“聚能”。依托八角产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干部带头,集中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或成立八角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依托“8515”机制,打造八角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3000亩,着力提升八角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年内带动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三是强村公司“赋能”。乡党委、政府领办成立富宁洞波欣茂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12个村委会为法人主体全资入股创建,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司法人负责制,采取“党委+党总支+公司+村集体”经营模式,年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二、项目引进“借力”促集体经济“螺旋状”升级。一是项目试点提质效。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采取“公司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村企联动运营模式,建设八角交易市场、加工生产线等,对八角实行产品初、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由乡党委搭桥,欣茂公司与县内八角产业龙头企业签订八角购销协议,采取“党委领导+公司牵头收购+企业0.2元/市斤回补报酬”的形式,不断拓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余元。 二是人才代理夯基础。探索“八角代理人”模式,以承包的形式为无劳力家庭提供八角代管,带动八角精细管护1万余亩,推动八角产业由“单打独斗”向“联手抱团”转型。依托“党建+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将农村党员实训与八角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深度融合,培养八角乡土人才74名,发展认定“党性强、讲奉献、手艺高、带动好”的“农村党员实训户”29户,储备70余户,辐射带动全乡八角低产林改造13万亩,改造率达82%。同时,搭建富宁县八角产业党建联盟平台,构建“支部+企业+商业银行”协作模式,为八角种植户引技术、引资金,共提供信贷资金800余万元。三是绿美乡村强后劲。引导鼓励辖区内党员群众在开展绿美道路建设时,优先考虑种植县树八角树,乡政府按照“成活1元/株或购买0.5元/株”方式进行补助,把地域相邻、禀赋相似、产业相同的村庄“揉”成一体,带动群众新植八角树1600亩,切实巩固全乡15.9万亩八角林,切实做优做强全乡八角产业,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三、示范引领“加力”促集体经济“枝丫型”壮大。一是村社共建引领集体经济转型。探索以“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为抓手,创立“供销社+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成立党建引领供销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洞波经营部,盘活2个闲置门面资产,由县供销社下属公司负责采购铺货,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搭建销售网络和销售配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产品销售等业务,搭建供销农资配送服务平台,实现公司“零元”开店与县供销社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双赢,切实推动村集体经济由入股分红型向实体经营性转变。二是产业示范助力集体项目融合。依托八家特色产业的示范带动,洞波乡绿美庭院经济、“甘蔗+油茶”套种、洞洪“水稻+草莓”轮种休闲采摘、坡甫种桑养蚕、那哈稻田养鱼、三湘洞肉牛养殖等“小而特”产业孕育而生,目前带动群众增收2500万元,“八角产业为主,多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打通了群众增收路子,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全乡转移就业率从70%下降至35%。下步,洞波乡将聚焦“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发展,切实打造集体有收益、产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有效促进产业项目的“造血”功能和集体经济的“扩源增收”。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添加收藏】 【下载DOC】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