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宁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牢牢把握“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这一工作主线,初步形成覆盖全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提高环境监测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方位支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一是全区域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处置体系。不断加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施的投入,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共6项指标实时监测。建成覆盖全县13个乡(镇)的区域自动气象站33个,全天候对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指标开展自动监测,提供准确气象信息。搭建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平台,根据空气自动站监测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气象条件,自2023年11月以来定期会商研判共14次,提出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指导相关部门提前落实防治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3次。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协调联动机制,根据环境保护工作需要,2024年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13点次,对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防治大气污染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全方位搭建水环境质量监控体系。纵向整合各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站和污染源监测设备数据,直观全面地呈现全县水环境质量状况。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实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常规五参数每1小时监测1次,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每4小时监测1次,实时监测国控断面污染物浓度及变化情况,为查找水污染源,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水质恶化提供科学依据。在县辖区小水电站下游全覆盖建成生态流量监测点25个并与省级平台联网,实时监控水位、流速等重要指标,覆盖率达100%,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预测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引起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2024年截至目前,25个生态流量监测站在线率均达90%以上,生态流量泄放率达85%,县域河流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三是全覆盖构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大力推进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控设施全覆盖,形成环境要素信息“一张网”。国控企业富宁县污水处理厂、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监管企业全部按要求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省监控中心联网,有效数据传输率100%,实现环境监管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排放量等污染物排放动态,准确发现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打破传统人工监测的局限,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依托重点污染源监管平台开展远程监管核查,减少实地检查对企业的干扰、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在用尾矿库全覆盖监测,县域4座在用尾矿库全部安装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坝体水位、位移、浸润线等指标,监控尾矿库运行情况和潜在风险,防止尾矿库泄漏、溃坝等突发环境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