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富宁县找准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共同发展切入点,推行“8515”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即:以五年为一个合作周期,村集体合作社争取各类资金购买肥料和农药等物资提供给农户,解决了八角前期改造成本高的问题;农户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打药、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管理自家八角林,解决了管不好、品质低、产量低的问题,提高八角产量和品质;公司负责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和加工生产,实现“农产品”向“农商品”的就地转化。采收八角后按照农户85%、村集体合作社15%的收入比例进行分配,建立市场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八角种成致富树、摇钱树,让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让种植户变成受益股东,让更多农民享受产业收益,撬动全县千村万户增收致富,实现农户增收、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公司盈利的多赢共富局面。预计今年八角产量达20万吨,农业产值12亿元,加工产值3亿元,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合作社经济收入496.8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5518元。把八角种成致富树、摇钱树,让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让种植户变成受益股东,撬动全县千村万户增收致富。
一、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利益联结“联得上”。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八角产业发展。把八角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抓,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组织、财政、林草等部门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机制,统筹做好八角产业规划指导、用地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专项推进的工作格局。出台《富宁县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富宁县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二是统筹整合资金投入。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18亿元,协调富滇银行富宁支行、富宁县农信联社推出“八角贷”普惠金融产品,带动2.27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到八角产业,有效解决了种植、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三是培育各类主体。各乡镇、村(社区)通过党组织引导,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成立集体经济公司或合作社,加强对八角产业的管护,支持和鼓励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发展,培育八角种植、运营合作社29个,八角营销商和个体96家,提高八角产业组织化水平。
二、强化科技赋能,确保利益联结“联得好”。
一是规划建设富宁县八角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建成富宁县180万株八角良种繁育和采穂基地、田蓬郎恒生态种植八角示范基地6500亩、谭家堡绿色有机八角示范基地1200亩,发布八角丰产栽培技术、富宁八角品质等级等7项企业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7个标准化厂房,八角加工生产线现年可烘干八角生果4万吨,正常运营中国八角数字化服务平台、农产品检测中心、富宁八角科普展示厅,牵引全县八角产业高精尖发展,致力于实现统一苗木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加工生产、统一地标品牌、统一物流销售。二是通过与高校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云南省林科院、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共建云南八角产业研究院,开展八角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八角加工绿色生产、产品研发,实现八角产业从育种、种植、加工到综合利用的全面提升,延伸八角产业链。吸引资金、技术、原料、人才、科研等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做好“一颗小八角,撬动大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三是建立健全实用技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富宁县八角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着力挖掘乡土人才,培养“头雁”、“归雁”2000余名、八角“土专家”200余名,向全县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农户自主改造面积20余万亩,亩产比改造前高4至5倍,保证了富宁八角的产量和质量,从源头上解决农户“不会种”、“不愿种”、“想种种不好”的问题。
三、突出农户主体,确保利益联结“联得实”。
一是面对种植管理不规范、散乱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困境,通过“8515”联农带农模式激发农户返乡管理、村集体建立合作社统一运营、加工企业就地批量生产优质八角产品,有效推动农户向受益股东转变、八角资源向群众资产转变、“零”资产向“林”资产转变,让农户重拾了信心,看到八角产业发展的希望。二是在产业联建、生产联通、技术联用、利益联结的融合发展下,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按收入分配15%的村集体合作社经济逐年返回,可以再投到其他村小组,循环滚动发展产业,与农户形成长久的利益联结机制,八角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以“8515”模式发展的经营主体有24个,实施建设八角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1.84万亩,辐射带动群众自主改造23.38万亩,实现村集体合作社经济收入496.8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5518元。三是增加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种植、管理、采摘及加工等环节的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保证群众生产管理能分红,集体经济有股金,长期务工领薪金,有更高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收入。目前,“8515”模式有1158户农户参与建设,企业创造固定就业岗位40个,解决临时就业岗位200个,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